摘要:《第九交响曲》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伟大成就的总结,其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末乐章加入了人声合唱。本文着重从《第九交响曲》末乐章出发,对其直面痛苦写出了欢乐的合唱交响曲的创作理念,以及创作手法的哲理性作了分析,我们相信,较前人而言,贝多芬的音乐确实形成了一种超越前人音乐的内在的巨大张力。
关键词:贝多芬 欢乐颂 哲理性
我们好像在哪见过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朴施厚金素妍文章编号]:1002-2139(2010)-04-0137-01
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凝结了他数十年的心血,在他的全部作品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其最突出的特点便是在末乐章加入了最富有感情的人声彩,与乐队配器浑然一体,并使之成为整个作品的核心。贝多芬用象征光明、祥和的《欢乐颂》来讴歌自由、平等、博爱闪亮的日子伴奏
的人生理想,同时也是对自己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人生哲学做了一种艺术概括。
一、和谐统一的创作思维理念
贝多芬,古典主义晚期德国作曲家,被誉为“集古典之大成,开浪漫之先锋”的大师。有人评价说:“比较爱 梁静茹他将一个时代的理想融会于自己的音乐艺术中,他的名字与崇高的信念、顽强不屈的意志、充满震撼力的音乐,为表达情感而不拘规范的气魄永远同在。”然而他的一生可谓“湘江北去命途多舛”:一生爱过好几个女子却没有得到她们的爱,最后终身未娶,这是情感的挫折;晚年为了争夺侄儿的抚养权,他同蛮横不讲理的弟媳打起了官司,渐入窘迫的贝多芬费尽了脑力、心力、体力,终于赢了这场官司以后侄儿却是不求上进,这是生活的困苦:青年的贝多芬正是踌躇满志的时候,然而他的听力开始下降,直到听不到任何声音。作为音乐家,再美妙的音乐都变得模糊不清,这是健康的恶化。所有这些心理与生理上的痛苦无一不在折磨着贝多芬,加速这位伟大音乐家生命历程的流逝。
>莫妮卡 贝鲁奇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