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歌曲,是以反映儿童生活为主要内容,符合儿童审美情趣的歌曲。儿童歌曲歌词简洁易懂,节奏明快活泼,旋律朗朗上口,结构短小精悍,音乐形象生动鲜明。优秀的儿童歌曲可以陶冶儿童的情操,对儿童的成长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儿童歌曲的百年发展历程,要追溯至20世纪初的学堂乐歌;五四运动后儿童歌曲的创作更倾向于本土化,中国民间音乐在儿童歌曲中被大量运用;抗日战争以来,儿童歌曲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彩和历史使命感;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儿童歌曲的发展与创作步入了繁荣时期;而在时期,我国的儿童歌曲创作进入了一个萧条的阶段;直至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儿童歌曲的创作才得以复兴。
一、学堂乐歌时期――儿童歌曲之萌芽
学堂乐歌指的是20世纪初期,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学堂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唱歌而编创的歌曲。作为中国音乐历史上的新品种,学堂乐歌的出现不仅有着深刻的社会变革的内因,还受到外来文化的明显影响。它对于学校音乐启蒙教育,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学堂乐歌涵盖了科学、民主思想,女权思想,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等丰富的内容,风格则呈现出明显的“洋腔洋调”特征。
如果当时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柯政、辛汉等人,代表作品有《男儿第一志气高》
、《竹马》、《赛船》、《黄河》、《送别》、《春游》、《祖国歌》等。
沈心工(1870-1947),音乐教育家,原名沈庆鸿,字叔逵,笔名心工。他将毕生精力奉献给了音乐教育事业,在日本留学时期曾组建“音乐讲习会”,致力于研究音乐创作。沈心工所编歌曲内容简洁明了,题材丰富,且成为我国最早用白话文写歌词的优秀作者,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沈心工的乐歌创作多善于描写少年儿童日常生活中容易接触到的事物,这使得其歌曲在学堂乐歌的优秀作品中以“亲切友善”的特独树一帜。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息霜、李岸、李良,是我国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同时也是中国话剧的发起人。后出家为僧,号弘一,世人尊其为“弘一法师”。曾谱写南京大学历史上第一首校歌,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校歌,他所创作的学堂乐歌被认为是学堂乐歌中的“最耀眼的明星”。1906年,李叔同独自创办了中国最早的音乐杂志――《音乐小杂志》,但仅仅一期之后就停刊。其歌曲创作有些表露了自己满腔的爱国热忱,绝大部分则是借景抒情的歌曲典范。
学堂乐歌是中国儿童歌曲的萌芽,以其特有的中西结合彩和独特的演唱形式为后来的儿童歌曲发展奠定了基础。学堂乐歌的兴起,推动了学校音乐教育的发展,同时起到了鼓舞人心、振奋民族精神的作用。但是,学堂乐歌照搬西方音乐,使得中国儿
新会大上海>爱情伤不起童歌曲与民族化、本土化的方向背道而驰,这在今天是不值得提倡的。all 4 you
二、五四运动时期――儿童歌曲的初步发展
五四运动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同时也作为一场伟大的文化运动,不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也解放了国人的思想。儿童文学在五四运动时期得以发展,带动儿童歌曲创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作曲家们有主见地选择本国的民族音乐作为曲调,改变了学堂音乐时期“旧瓶装新酒“的创作模式,为少年儿童所喜爱。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黎锦晖、萧友梅、黄自、赵元任等,代表作品有《麻雀与小孩》、《小小画家》、《月明之夜》、《可怜的秋香》、《踏雪寻梅》、《西风的话》、《本事》等。
黎锦晖(1891-1967)中国流行音乐的创始人之一,他首创了我国的儿童歌舞音乐并绵延至今。黎锦晖认为,国语的出发点应该在歌唱方面,这一思想的提出在教育界具有重大意义。黎锦晖为儿童写了20多部歌舞表演曲,11部儿童歌舞剧,并根据儿童的天性,将舞蹈的表现形式与歌曲相结合,在当时广泛流行,为少年儿童所喜爱。他同时也致力于收集各种民歌,借鉴它们的长处,为自己的音乐创作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黄自(1904-1938),作曲家、音乐教育家。江苏川沙(今属上海市)人,除了《玫瑰三愿》、《思乡》、《春思曲》、《花非花》等艺术歌曲外,黄自还谱写了诸多优秀的儿童歌曲。其中《踏雪
超好听的钢琴曲
寻梅》、《西风的话》、《本事》影响较大,至今仍在中小学生中传唱不衰。黄自歌曲的曲调和歌词结合紧密,着重强调旋律在情感表达方面的意义。
五四运动以来的儿童歌曲,抛弃了学堂乐歌时期歌词晦涩难懂、生搬硬套的特点,将鲜明的民族风格融入其中,儿童歌曲得以极大发展。具有强烈吸引力和想象力的题材与流畅易懂的旋律歌词成了五四时期儿童歌曲的主要特。贴近生活,长短结合,疏密分布均匀的结构也受到了儿童的欢迎。
三、抗战时期――儿童歌曲的进一步发展
抗日战争以来,中国儿童歌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在抗日救亡的大背景下,儿童歌曲被赋予浓重的政治彩和历史使命感,与政治生活紧密结合,使得这一时期的儿童歌曲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传唱率,并且具有强烈的现实性、思想性和革命性等时代特征。它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无畏、顽强不屈的乐观主义精神,音乐特鲜明活泼,极具感染力,起到了唤醒民众的鼓舞作用。
抗日战争时期的代表人物有聂耳、冼星海、麦新等,主要作品有《卖报歌》、《马儿真正好》、《只怕不抵抗》、《酸枣刺》、《儿童哨》、《歌唱二小放牛郎》等。离不开你 刘欢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云南玉溪人,作曲家。聂耳的作品大多反映了时代精神,具有强烈的革命现实主义彩。作为无产阶级革命先驱,聂耳将这一精神融入到儿童歌
曲的创作中,对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重大意义,其作曲以鲜明的形式激发儿童的爱国主义精神,《卖报歌》中报童的遭遇就是聂耳由亲身经历的故事创作。麦新(1914-1947),原名孙培元,上海出生,祖籍常熟。以不朽的战歌《大刀进行曲》为人们熟知,同时在儿童歌曲的创作方面也有一定造诣。麦新创作的儿童歌曲中,较为著名的有《马儿真正好》、《儿童哨》等,以明快的节奏和朗朗上口的旋律刻画了少年儿童朝气蓬勃的形象,表现出了对祖国河山的捍卫与热爱之情。在儿童歌曲创作理论方面,麦新对以往儿童的歌曲过于单调,乏味难懂提出了批评,认为新颖度和灵活度应当成为儿童歌曲的重要内容。这对于今天的儿童歌曲创作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尽管这一时期的音乐带有明显的政治彩,但总体来说抗日战争时期的儿童歌曲创作继承了五四时期以来本土化、民族化的特点,时代特征鲜明,具有革命精神。一批专业作曲家的诞生为儿童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后盾,也为儿童歌曲全盛时期的到来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优秀人才。
四、新中国成立――儿童歌曲的繁荣与发展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民主与开明的政策极大鼓舞了人心,为歌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中国歌曲创作进入了黄金时期。专业作曲家们以极大的热情投入到儿童歌曲的创作中去,为少年儿童的成长提供了丰富的精神食粮。在这一时期,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少年儿童的多姿多彩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