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觉体验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的全部活动中。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如何引导学生有效地聆听音乐,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良好的习惯,提升他们聆听音乐的能力,是我们一线老师应特别关注的目标。那我们在指导学生聆听音乐作品的时候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一、闭目静听
在音乐教学中一般都有音乐欣赏的课程,学生欣赏音乐的时候,会要求他们轻轻地闭上眼睛,在音乐的高低、强弱、节奏、调式、调性、伴奏乐器等因素感知的基础上,对作品的情感、情绪作出判断,进而通过想象和联想的心理活动,使声音的艺术形象由感觉的有限性通向想象的广阔性。这就要求学生在相对安静的气氛中,全身心地聆听音乐,全面的体验音乐。
如:《森林狂想曲》仿佛置身于万般寂静空旷的森林里,月光下、朦胧中,昆虫啾啾、小鸟
鸣唱给人一种返回大自然的清新感觉,在优美、柔情的陶笛声中,感受自然之神带来的无穷魅力,使我们躁动的灵魂得到最温柔的抚慰!如果学生在一片吵闹声中欣赏这首乐曲,他们是无法体会自然界给予的清新之美!只有让学生安静下来,闭上眼睛,插上想象的翅膀,仔细聆听,学生才会被这美妙的音乐所感染,才会体会到大自然给予的清新感受!
ktv必点英文歌曲二、对比地听
欧美翻唱达人音乐对比欣赏法就是指通过聆听、思考、深入浅出地分析作品创作与演奏过程中的对比因素,使学生主动地感受音乐、鉴赏音乐。对比是音乐家创作、表演音乐的重要方法,无疑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从而轻松愉快地进行音乐学习,这样,学生就会更专注地听音乐,从而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例如:在欣赏《为了谁》和《再唱为了谁》这两首歌曲时我没有一下全盘托出让学生欣赏两首歌曲,而是先让学生整天感知歌曲《为了谁》,了解歌曲创作背景,要求学生共同演唱《为了谁》,特别是歌曲的高潮部分应随歌曲情感的变化演唱力度也有所变化,虽然反复演唱了几遍学生还是个个神采奕奕,精神抖擞,唱的声情并茂;当学生欣赏《再唱为了谁》时请学生为歌曲取个最适合的名字,从而了解歌曲创作背景,并从歌曲的背景、创作
追梦无悔意图、速度、节奏、旋律、曲调等各方面进行对比,出两歌曲的相同点与不同点,真正启发学生感受体验祖海演绎的《为了谁》和《再唱为了谁》两首歌曲为妹篇的含义!
爱海滔滔粤语再如:欣赏分析民歌的不同风格的形成因素,分别播放江苏民歌《茉莉花》和东北民歌《茉莉花》,要求学生比较两首歌曲的异同。学生齐声回答“歌词相同、旋律感觉不同”,老师又问:“为什么相同歌词的民歌,风格却截然不同呢?”这时学生的思维还真的被激活了,老师顺势补了一句“想想歌曲分别在哪些地方产生的呢?”,学生恍然大悟,原来民歌风格的形成受地方语言、风俗习惯、传统文化等因素影响的。
三、特点听
窦唯 梁博任何音乐都是由音乐要素组成的,包括节奏、节拍、音、音高、力度、速度、旋律等,各个要素有不同的表现意义。每首曲子由于重点要素的不同而显示的特点不一样,教师要充分抓住重点要素引导学生聆听音乐,并采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表达对这种音乐特点的感受,学生一定会有很大的兴趣并更专注地去听音乐。
1.节拍的韵律
《桑塔露琪亚》是一首意大利那不勒斯的船歌,它是意大利作曲家科特老根据威尼斯船歌的风格而改编的,歌曲的节拍为八三拍,歌曲有两段歌词将美丽的夏夜展现在人们的面前,人们划着小船驰骋于各地,令人陶醉、难以忘怀。人们随着音乐的律动营造划桨、摇桨音乐形象,并让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感受节拍的韵律并表演模仿划船的动作。
2.节奏的韵律
《拉德斯基进行曲》是奥地利作曲家老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每年著名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总是以这首曲子作为结束曲,并已成为一种传统。每当乐曲《拉德斯基进行曲》那欢快热情的旋律响起的时候,听众都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的强弱和主题旋律的节奏进行鼓掌,音乐家与听众形成了一种水融的火爆场面!学生无一不被这热情的旋律所折服进而激情鼓掌,等乐曲播放完毕学生发现手心痒痒的红红的,他们这才发现刚才的表现过于兴奋!利用节奏的韵律学习巩固新知识,同样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有目的地听
欣赏一首乐曲要感受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学生也不可能欣赏的面面俱到,只有在教师言简
意赅的问题引导之下,学生有目的、有方向地去聆听音乐,让学生“听之有物”这样学生才不会迷失方向并有养成专心聆听音乐的习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