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9月10日,当了26年幼儿教师的谢佩佩终于过上一个属于自己的节日——新中国第一个法定教师节。回想起自己当时的心情,这位已经67岁的退休园长脸上仍然洋溢着幸福。她的幸福,不仅源于得到社会认同与尊重的感激,更源于自己与孩子们相处的温馨快乐,更源于她对这份启蒙教师职业的热爱。
“年轻妈妈”营造温馨的“家”
1959年,18岁的谢佩佩从贵州省的第一个幼师班毕业了。因为当时鼓励“妇女走出家庭、走向社会”,很多孩子无人照看,幼儿教师便承担起“育儿”的重担。还在实习期就被提前做好分配的谢老师,一毕业就到贵阳一中幼儿园(已合并到“六一幼儿园”)当起了38个孩子的“大众妈妈”。
“当时国内是没有统一幼儿教材的。我们也就是根据列宁夫人克鲁普斯卡娅编写的《学前教育学》所讲的理论结合自己的想法给孩子们上课。不过所谓的‘婴儿陈倩倩上课’并不是像现在这样给孩子们讲知识,而是教他们洗脸、刷牙、穿衣服和吃饭等生活习惯,还教他们做一些‘刷板凳、剥豆’等等小劳动,这些看起来应该是在家里由孩子妈妈教的小习惯却由我们这幼儿老师全部代劳了,因为幼儿园就是孩子们的家。”说到自己刚当老师时的经历,这位已经67岁的老师很是怀念当初的教育方式和内容。
除了教室,孩子们的集体卧室也是这位年轻妈妈的“工作阵地”。因为忙于工作的妇女们没有时间接送孩子,幼儿园这个“家”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如何让孩子们的“家”更温馨,让他们饮食起居更快乐便自然地成了谢老师每分每秒的关注点。“我那时是没有自己的休息时间的,晚上也要和孩子们睡在一起。二十几个孩子和我一个老师,全都睡在一张大通铺上。经常是睡一会儿就要起来给孩子们盖被子。”
课堂也快乐
“你们能不能把谢老师画下来啊?你们看看老师的眼睛是什么颜的,长什么样子?再看看老师的鼻子、脸是什么模样?老师今天穿的衣服是长的还是短的?是什么颜?”这是谢老师给孩子们上的美术课,没有可以照着画的书,就自己当“模特”;没有学习绘画的教材,就自己启发孩子们动手;一点一滴地启发孩子发挥出自己的想象力,鼓励他们用手中的笔表达出来。
面对那些还是“笨”得画不出图的孩子,谢老师没有生气,而是更加用心的启发:“你们看,老师的耳朵是不是很像‘3’字呢?还有鼻子,最关键的是它有两个孔,孔又是什么形状的呢?”“圆形的”,孩子们终于开化了,用自己的小蜡笔飞快地在纸上画出了谢老师的模样。“最后孩子们终于把我画出来了,不过看上去却很像一个老巫婆。”谢老师忍不住哈哈地笑了起来。
“最有意思的是给孩子们演木偶戏。我们给自己化上妆,然后用自己做的道具进行‘演出’,把寓言和故事演出来,孩子们可感兴趣了。经常会看着看着就自己也跳上来和我们一起表演,整个教室欢乐融融。”说到这里,谢老师又一次开心地笑了。
孩子们的“眷恋”
除了课堂上教孩子们一些简单的知识和劳动之外,谢老师还常常把孩子们带到大自然,让他们接触空气、阳光和水。“那时候的教学很自由的,什么方式都可以,老师可以把孩子带到公园、河边,根本不用担心孩子们的安全,他们都很听话。”
因为这种不拘一格的教学方式,谢老师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个别刚进幼儿园时哭得很厉害的孩子也在她的耐心教育下变得很乖。“我班上曾经就一个叫鲍玉恒的孩子,刚进幼儿园时不习惯,哭得很厉害。我就抱着他。晚上和他一起睡,还给他讲故事。到了第二学期,他要升入大班了,怎么也不肯去,最后被他妈硬拖着进了大班以后没多久,就又自己跑回到我班里来,跑回来抱着我。”当了42年幼儿教师的谢佩佩说到这件事,仍然抑制不住地兴奋,“孩子们眷恋我,我也眷恋他们。”
如今,谢老师已经走过了22个教师节,即将迎来第23个教师节。作为一个将自己的热
情奉献给这些“毛娃娃”的幼儿老师,再多的教师节祝福也比不上她带过的曹宁小朋友的那句“你怎么不当我妈妈”,再多的节日礼物也比不上那个叫林怀敏的学生送上的那个“谢老师,我把你教我们穿袜子的方法教给我孩子了”的消息……这些简短的话语,是对这位孩子们心目中的好“妈妈”最大的报答!
相关链接: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