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寻梅[作品分析]
1.作者简介
黄自(1904~1938) 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字今吾。江苏川沙人。1916~1929年在北京清华学校学习,其间参加学生合唱队和管弦乐队,并学习钢琴。1924~1929年赴美留学,先后在欧柏林大学、耶鲁大学等学习心理学、作曲理论等课程。1924年回国。1930 ~1938年任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教授兼教务主任。他曾担任和声学、和声分析、键盘和声、对位法、曲式学、配器法、自由作曲、音乐史、音乐欣赏等大量深程(1937年秋辞去教务主任职务,专事编写音乐教材)。作品风格典雅细致,结构严谨;对中国音乐民族风格进行了探索。
他的主要作品:管弦乐有《怀旧曲》、《都市风光幻想曲》;声乐曲有清唱剧《长恨歌》;合唱曲有《抗敌歌》、《旗正飘飘》。歌曲有《赠前敌将士》、《玫瑰三愿》、《南乡子》、《点绛唇》、《天伦歌》。歌曲集有《春思曲》、《爱国合唱歌曲集》等。
林一个人资料介绍
他的论著有《西洋音乐进化史的鸟瞰》、《调性的表情》、《怎样才可产生我国民族音乐》等。未发表论著有《和声学》、《中国音乐史》、《西洋音乐史》等。与应尚能等合编《复兴初级中学音乐教科书》6册;与萧友梅等共同主编《音乐杂志》季刊等。
2.歌曲分析
百忍图《踏雪寻梅》是一首欣赏冬天自然美景的歌曲。梅花不畏冬雪,傲然绽放,吐艳枝头,千百年来人们赞美这样的雪梅精神。《踏雪寻梅》表达了青少年学生骑着毛驴,踏着冬雪去欣赏梅花绽放的情景。歌曲以轻快活跃的曲调抒发了人们赏梅时的兴奋、愉快的心情,词曲并茂。
这首歌曲为2/4拍,降E大调,两段体结构(带变化再现的单二部曲式)。A 段由两个乐
爱到天翻地覆句构成,为方整性乐段。第一乐句由两个乐节构成,其中第一乐节
为歌曲的音乐动机,轻快、活跃;第二乐节是第一乐节的变化重复。第二乐句则是歌曲主题的伸展并结束在主音上,造成乐段终止。此段生动地抒发了人们骑驴去赏梅的兴奋心情,而铃儿的叮当响声,则形象地描绘出这一生动情景。B段的开始句则以叮当的具体生动形象,细致地描绘骑驴踏雪赏梅的情景,与A段形成对比。第二乐句则以变化再现A曲调把歌曲推向高潮后结束全曲,抒发了赏梅后得到满足的喜悦心情。
你是谁我是谁
合唱是以骑驴赏梅、铃儿的叮当响声为意境来编配的。在A段中,第二声部主要以叮当声为骑驴行走的背景来衬托第一声部的形象。B段的第二声部是以和声式方法配置的,它与第一声部和谐地结合,形成“如影随形”的效果,使歌曲显得丰满,加强了歌曲的表现力。
[教学建议]
学唱此歌前,一是要聆听范唱,从中初步感受歌曲的意境,把握歌曲演唱的情绪与速度。二是朗诵歌词,可以用吟诗的方法,也可以用按歌曲节奏读歌词,还可以用两个声部诵读歌词,其中一个声部按歌曲节奏读“叮当叮当”,要求咬字清晰而有弹性,力度适中起烘托作用。歌谱比较容易唱,可以先听教师弹或唱第一声部,特别要注意
两句弱拍起唱节奏的准确把握。教师可以用吸气控制节奏,如
。二声部只有
水中莲
一句的音准较难唱,可以单练。
《踏雪寻梅》的演唱要使用对比的方法,在感受的基础上把握体验速度、力度及唱法的变化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如可以变换速度唱;可以按力度记号唱,也可以取消力度变化唱;此外还可用连贯抒情的唱法和弹性跳动的唱法加以对比。总之,聆听、试唱、对比是学习歌曲增强音乐表现力的重要方法。
>攻心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