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将音乐元素植入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发挥音乐“余音袅袅、绕梁三日”的感染力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是当前教学改革学科融合的一个方向。本文以音乐元素植入课堂各个环节为例,浅析音乐元素对于语文课堂教学的辅助促进作用。
关键词:音乐元素、语文教学、融合运用
周深梁龙算你狠已故的特级语文教师于永正曾说:“音乐是通往思维和记忆系统的高速公路,当高雅的音乐一旦被巧妙地融入课堂教学的时刻,语言就会通过音乐这个媒介,开启学生获取信息的通道,让他们愉快地步入课文所营造的那座无比神圣的殿堂。”那么,我们可以在语文课堂的哪些环节植入音乐元素呢?
1.导课——以乐导入,先声夺人。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事实证明,用音乐导入新课,可以使学生在优美动人的乐声中,将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有一位老师在教学送别诗时,以李叔同的歌曲《送别》导入,继而问学生:“从这首歌中,你能感受到什么?”一首《送别》,既让学生感受到了温暖而又缠绵的友爱情长,又感受到了哀婉而又凄美的离情別意。音乐迅速奠定了送别类诗歌所特有的感情基调,一下子就将学生带入教学情境之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诵读——配乐诵读,入情入境。
诵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面,它可以调动学生眼、耳、口、脑等多种感官参与学习,将文学作品从视觉扩展到听觉,赋予作品以新的艺术生命。中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大多是情文并茂的名篇佳作,具有很强的情感彩。在诵读教学中,如果教师选一首与课文情感一致的乐曲和朗读同步播放,音乐的节奏和旋律会将朗读者带进乐曲的意境和情感之中,让他们在文学与乐曲交汇的海洋中神游。
我们学校有一位老师,在教一些散文性比较强的课文和诗词时,常常是先配乐朗诵,在理解的基础上,再配乐背诵。他说,这样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诵读艾青的诗歌《我爱这土地》时,他结合写作背景,以抗日流亡歌曲《松花江上》的旋律为背景音乐,让那低沉、缓慢而又充满无限伤感的旋律,随着诗歌的朗诵而缓缓流淌。“假如我是一
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和着音乐的诗文,荡激着时代的悲壮!土地、河流、风、黎明,一个个象征性意象,激发起的情感共振,使音乐与诗歌水融,相得益彰,诗人与土地生死相依、对祖国忠贞不渝的强烈情感,震撼人心。
3.欣赏——和诗以歌,意蕴交融。
中学语文教学内容有很多古今中外的优秀诗歌。诗歌是一种有韵律、富有感情彩的语言形式。《礼记 乐记》有言:“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三者本于心,然后乐器从之。”也就是说,早期的诗、歌与乐是合为一体的。诗即歌词,在实际表演中总是配合音乐、舞蹈而歌唱,后来诗、歌、乐、舞各自发展,独立成体,诗与歌统称诗歌。诗歌语言富有音乐性,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一般节奏鲜明,音韵和谐,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因此,把音乐吟唱植入中学语文诗歌教学,往往会成就一个又一个精巧地课堂设计。
例如,在教学苏轼的《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时,有一位老师在阅读欣赏之后的巩固强化环节,插入王菲演唱的歌曲《但愿人长久》,当学生跟着音乐反复吟唱“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时,一下子就把这首诗歌的欣赏推向
蓝正龙女友戴君竹了高潮,在吟唱中,学生对诗歌的意蕴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对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诗人的生活态度,有了更为明晰的认识。这种“和诗以歌”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的欢迎。
由此说开去,近两年来,央视一套推出的大型诗词音乐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就是用和诗以歌的形式,将传统诗词与流行音乐相结合,通过咏诗唱词,创新先锋文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这个节目既为现代文明的发展到了历史文化的本源,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播到了中国式的解决途径,广受观众好评。从这里,我们可以借鉴很多很多。
4.写作——音乐相伴,写作传情。
北京金山上音乐善于表达情感,也最容易触发欣赏者感情的共鸣。音乐与文学本就是同根同源,古往今来,哪一个作家、诗人不精通音律,不酷爱音乐?正因为如此,他们才有了更丰富、更广阔的创造空间,才有了不断的文学奇迹和再创造。所以,在写作中恰当的运用音乐,既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又能给学生的想象插上翅膀。
例如有位老师在教学辛弃疾的《清贫乐 村居》时,要求学生对诗词所展示的图景进行描写。学生书写时,老师播放的是古筝乐曲《春江花月夜》,优美的音乐流淌在课堂,抑扬
顿挫,柔柔似水,非常好听,孩子们放飞想象,将脑海中一幅幅有趣的画面流泻于笔尖,于是有了这样精彩的语段:
一所低小的茅草房屋,紧靠着潺潺流淌的小溪,溪边长满了碧绿的青草……一阵吴音,絮絮叨叨,还带着几分醉意,亲切,美好!……
再如一次作文课,老师让学生写跟母亲之间的故事。写作前,老师播放了阎维文演唱的歌曲《母亲》,并让学生跟着歌曲一起唱和。“你入学的新书包有人给你拿,你雨中的花折伞有人为你打,你爱吃的三鲜馅有人给你包,你委屈的泪花有人给你擦……”音乐在教室里回荡,孩子们沉浸在回忆中。在接下来的写作中,孩子们有一种不吐不快的感觉,他们将自己的情感倾泻在字里行间,或表达感恩,或倾诉思念。我想,这正是音乐的魅力,在不经意间滋养了孩子们内心的情感,激发了他们倾诉的欲望,产生了语言描述难以企及的效果。
5.总结——乐曲作结,升华感情。
爱来得刚好一曲音乐放在课堂的总结环节,往往有升华主题的功效。它能激发学生的青春活力,强化文本的感染力量。
例如,有位老师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课,在引导学生阅读了课文内容、梳理了故事情节、分析了环境描写、探究了人物性格之后,在总结小说主旨这一环节,插入了刘欢演唱的《好汉歌》,“大河向东流啊,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啊……路见不平一声吼啊,该出手时就出手啊,风风火火闯九州啊……”一下子就引爆了学生的青春活力。刘欢那豪迈的演唱,激荡起青少年内心的豪气,升华了情感,也加深了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给课堂教学画上了圆满的句号。凤娘
总之,文字是凝结的旋律,音乐是流动的语言,科学融合音乐元素,对语文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让我们张开音乐的翅膀,带领学生飞进那多彩的艺术殿堂!
3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