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颂》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2.记诵自己喜欢的句子,积累词汇、语句。
3.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4.理解诗歌赞颂黄河,赞颂民族伟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的自豪感。
[教学方式]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朗读,探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
[教学过程]
一、导入。(多媒体播放黄河照片和录象)
早在80万年以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黄河流域过着狩猎、采集的生活。黄河以其粗犷、勇敢、勤劳、坚强的风骨,纯朴、踏实、热情而真挚的风度,博大的胸怀,奋进的精神造就了中华民族的性格,黄河就是中华民族的魂。今天我们要体会吟诵的就是一篇赞颂黄河英雄气概的诗歌——《黄河颂》。
二、话说黄河历史。
1.课前准备:通过查阅图书资料、网上资源,收集关于黄河的历史史实、地理文化、诗词传说等等。
2.课堂活动:话说黄河——你对黄河文化知多少。通过交流,了解黄河与中华民族历史文化的深远关系,更好的了解诗人对黄河的“歌颂”是源于深深的爱国情怀,并可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适当联系诗句,加深理解诗歌内容。
三、授课过程
1.播放音乐《黄河大合唱》之第一、第二乐章。以强烈的气势感染学生,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2.朗读。要求用普通话正确流畅、充满感情地朗读。
(1)教师范读。
(2)学生自由练习朗读。
(3)学生齐读。
3.内容研讨。
(1)解题。本课题目是《黄河颂》,哪个词是关键?(抓住“颂”字。)
(2)这首歌词的首尾很明显是呼应,但这两部分的文字着眼点完全相同吗?(起首重点落在“黄河”上,结尾重点落在“中华儿女”上。)
(3)歌词的主体部分主要是“颂黄河”但并不是立即开始歌颂,在“颂”之前有一个蓄势阶段,如果在文中出一个字来统领,应该是哪个字?(“望”字。)
(4)“颂黄河”这一环节有明显的语言标志,这就是文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这个标志把内容划分为几个层次?每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4、问题研究
新白娘子传奇片尾曲(1).歌词中反复出现的“啊!黄河!”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啊!黄河!”反复出现,把歌词主体部分从“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到“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分为三个层次,依次是:黄河养育了中华民族,黄河保卫了中华民族,黄河还将激励着中华民族。由实到虚,环环相扣,逐步深入。
(2).如何理解黄河是“摇篮”,是“屏障”?
把黄河比喻为“中华民族的摇篮”较易理解,黄河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文化在黄河流域产生、发展、壮大,黄河哺育滋养了世代炎黄子孙。把黄河比喻为“民族的屏障”,侧重从黄河对中华民族的保卫作用而言。黄河天险在地理上可作为军事屏障,黄河的伟大坚强精神,更足以成为民族精神上的城防,这是中华民族抵御外侮的制胜法宝。 北方的天空
(3).如何理解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对黄河“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一句,首先应该明确句中的“臂膀”指的是什么。
从全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把黄河比喻为一个巨人,黄河主流是巨人的躯干,黄河流域中的无数条支流就是“巨人”身上千万条“铁的臂膀”。其次,应该和上文结合起来理解,如此巨人,“一泻万丈,/浩浩荡荡”体现了气势磅礴、勇不可挡的气度和力量,正足以激发民族的精神和信念。
(4).如何把握《黄河颂》语言上的特点?
这首歌词写得明快雄健,节奏鲜明,音节洪亮。以短句为主,兼以长句。长短结合,自由奔放并且错落整齐。在韵脚上,隔二三句押韵,形成了自然和谐的韵律。同时,十分注意刻画黄河形象,注意营造歌词的画面之美:“黄河滚滚”“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等句,在读者面前展开一幅宏大的波澜壮阔的雄伟图画!
练习说明
用如下板书总结课文。
序曲———————→主体———————→尾声
黄河伟大坚强 望黄河—→颂黄河 学习黄河精神
5.再朗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根据《黄河颂》音乐,进行配乐诗朗诵。教师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安排学生齐读、领读或个别诵读。
6.课堂达标作业。
(1).选出下列字形和注意全对的一项( )
A、巅(diān) 澎湃(pài) 狂澜(lán) B、屏障(pín)哺育(fú)九曲连环(qiū) C、浊流婉转 浩浩荡荡 发扬滋长
D、气势磅礴 英雄气概 洗星海
(2)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 A、它/表现出/我们民族的精神 B、我/站在/高山之巅 C、掀起/万丈狂澜 D、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3)请揣摩下列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
(2)“用你那英雄的体魄/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 。”
----------------------------------------------------------- (4)完成下列关于黄河诗句的积累。 我去炸学校
-----------------------------------------------------------
(1)黄河之水天上来,-------------------- 。
(2------------------------ ,一片孤城万仞山。
孙燕姿丈夫>体面简谱(3)白日依山尽,----------------------
(4)大漠孤烟直,------------------------
。
《黄河颂》学情分析
《黄河颂》是著名音乐作品《黄河大合唱》第二乐章的歌词,也是一首反映抗日救亡主题的现代诗。诗歌着眼于“歌颂”,这首诗以热烈的颂歌形式塑造黄河的形象,充满了强烈的冲击力和震撼力,展示了黄河桀骜不驯的血性和中华民族的英雄气概。语言和抒情方面浅显易懂,情绪慷慨激昂,是七年级学生接受诗歌教育、领略新诗艺术的好材料,更是他们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强化爱国热情的好题材。
与旧大纲相比,新课标更突出了学生的心灵品悟和个性解读。这样的课文更容易唤起学生的心灵共鸣,新教材选入这篇课文的目的就是激发学生胸中的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强化爱国热情,深深地打动学生的心灵。
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合唱学习这篇课文时,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碰撞将使他们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因此,这篇课文在这一学段这一单元中的地位是极其重要的。
调动学生情感是上好本课的首要条件,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歌词主体部分是深入理解课文的关键。学生对本诗产生的时代背景多少有一定的了解,也有着朴素的爱国感情。教师应设
法激发并强化这种感情。古人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人们对于音乐的体验,是一种心灵的感受,而对于一般的文学作品,却未必能产生心灵上的共鸣。《黄河颂》音乐壮阔、热情、深切,表现了险峡急流、怒涛旋涡、礁石瀑布,激越飞腾,激情澎湃,情不可遏,旋律激昂,气势磅礴,因此我设计在课堂上借助音乐的力量,通过直接诉诸听觉的音乐打动学生的心灵,并且在适当的音乐背景下,通过配乐朗读反复体味歌词中澎湃激昂的民族感情,然后对第二节文字做一思路分析即可。
所教六班学生学习气氛比较活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厚,更有刘静、周畅等几名学生擅长感情朗读,所以,本节诗歌教学,我充分调动学生情感,通过范读、学生齐读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会诗中激情。
总的来说,我设计本课的思路是以诵读为主,以读启悟,教学语言诗意化,不过多讲解,只略加点拨,相信学生的理解感悟能力。
《黄河颂》效果分析
一、教案效果分析
(1)三维教学目标:
最大的效果体现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目标上,通过《黄河颂》的学习,同学们对于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可以说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尤其是当谈到当前比较热门的社会话题“萨德”时同学们踊跃发言,理性分析。记忆比较深刻的是高桂芝同学发言:韩国部署“萨德”系统,首先是对别国主权的蔑视,作为中国人,我是坚决反对的,我看到现在我们国家好多地方都在抵制韩国产品,我觉得这是由于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在上升的侧面体现;其次,“萨德”对于韩国本国来说也未必好,部署了“萨德”,那韩国就会变成世界范围内的“兵家必争之地”一旦爆发战争,首先受到威胁的就是韩国民众。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