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艺术·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现状分析及发展举措
■林珊
东北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吉林长春    130024
尹宝拉摘  要: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音乐门类的一个重要分支,是中国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者。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应对中外文化融合的大环境,弘扬和发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文中,笔者通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概述以及传播现状分析,提出较为合理有效的发展举措,旨在推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大发展、大繁荣。
刘亦菲的干爹关键词: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生存现状;发展举措
引言
浩荡奔腾的时间巨浪掩藏诸多前朝往事,纵观中华上下五千年历史更迭,世人在不断消逝与重现的过程中,借古人遗存的历史密码探索着中国千年的文化财富和民族精神。古人借短小精炼的文字记录生活,抒发情感。诗词歌赋因时代不同在形式、内容、体裁以及篇幅方面各有差异,可谓是见证中国历史变迁的文化之眼。诗词歌赋作为文化载体,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深刻的历史内涵被誉为中国的文化符号。中国古诗词迸发的文化力量对中国音乐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古诗词艺术歌曲作为音乐门类的一个重
要分支,是中国千年文化传承的历史见证者。传承与发展一直是弘扬民族文化的重要途径,应对中外文化融合的大环境,弘扬和发展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成为一个耐人寻味的课题。本文通过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概述以及传播现状分析,提出较为合理有效的发展举措,旨在推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大发展、大繁荣。
1.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概述
微风往事1.1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含义
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歌曲的歌词或曲调来源于古代的诗词歌赋,因此音乐意境悠远深邃,音乐旋律散发着中国文化特有的魅力与神韵,就音乐创作而言,千万首的古典诗词为作曲家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灵感。
1.2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分类
(1)古词古曲。例如《秦歌》《阳关三叠》《满江红》等作品,古人创作的词曲保留了古代最原始的唱词和音律,还原了最真实的历史时代特征及其音乐特性,文字和曲调与现代音乐作品有很大差异,因此,在学习过程中要求演唱者具备较强的识谱能力和文学功底,调性旋律和唱词读音都需要查阅资料进行精准解读,做到熟知每个字的含义与音调、每个音的行腔和润腔,咬字和气息严格遵照古谱和古文的韵律特征,从而表现出古词古曲的历史厚重感及其神秘韵味。
我陪你哭
(2)古诗新曲。在保留古词文字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现代作曲家的重新谱曲得以传唱。因此声乐作品的旋律更符合现代人审美。该类型作品的旋律特征容易给听者留下印象,例如黎英海创作的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王嘉实创作的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的《忆焦陂》等。诗词本身意义深邃、用词清丽,结合了现代作曲家的创作风格,使之融进了新时代的音乐特征,更具有创新性。
(3)古曲新词。是现代人以古人的角度和风格在古代音律基础上对于歌词内容上的二度创新,是原作基础上的再次革新,在内容上更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情趣。例如歌曲《送别》《春江花月夜》等。新编歌词的内容和归韵符合古曲旋律要求,行腔、润腔讲究,乐句字尾归韵清晰,是一种身临其境的音乐表现手法。
十二星宿风之少年(4)改词编曲。是创作者通过某首古曲或是某首诗词中的某一段或某一句进行的全新创作,例如《在水一方》《沧海一声笑》,歌词中引用了某句古韵浓郁的诗句,这类作品的音乐特征描绘了侠骨柔情的音韵,创作者赋予音乐丰富的故事内容。
(5)新词新曲。是指区别于古代的近现代诗歌被作曲家谱曲的新作。例如诗词系列——《沁园春·雪》《卜算子·咏梅》。这些诗歌的体裁与古代的诗歌有很大的不同,但是音乐的风格遵循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律和行腔、润腔要求。
2.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现状分析
(1)大众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认知和接受度不高。古诗词艺术歌曲在文化传播的过程中会被其他音乐形式所取代,几乎只能在高等艺术院校才能开展相关学术活动,总体看来受众面小,传播途径狭窄,因此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宣传力度急需加强。
(2)古诗词艺术歌曲在专业领域的传唱度不高。虽然古诗词艺术作品的种类、数量不少,但是真正得到传唱和推广的古诗词艺术歌曲却寥寥无几,与之相关的创作作品数量也很少。现代作曲家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重视程度不高,没有很多新作品来呈现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丰富曲库。
(3)高等艺术院校声乐类专业学生平时演唱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机会不多,接触的作品曲目较为单一,演唱曲目选择有局限性。在国内很多大型声乐类比赛中,规定的古诗词曲目较为单一,演唱者的演唱表演方式较为古板,没有新意,甚至有演唱者词不达意,没有很好理解诗词的具体含义及深刻内涵。
(4)古诗词音乐在基础教育中的出现率较低,学生对于古诗词艺术歌曲较为陌生。很多学生对于古诗词的学习局限于语文课堂。笔者认为,古诗词音乐的普及更应该推向义务教育的学习阶段,音乐课标内容中留给古诗词音乐的空间较小,学生接触古诗词歌曲的机会很少,因此对其认知更是微乎其微。音乐审美和音乐情趣的培养过程是漫长的,它是美育课程的长期目标,是潜移默化的过程,因此对于从事相关基础教育的音乐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
3.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发展举措
(1)多借助当下流行的音乐元素与古诗词相结合的表现形式,提高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曝光率和社会认可度。例如很多古装影视剧插曲,以流行音乐与古诗词相结合的形式扩大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受众面,让符合现代音乐审美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以流行化的方式提高大众音乐审美能力,比如毛宁的《涛声依旧》,邓丽君的《独上西楼》都是将流行音乐元素注入到古朴的歌词曲调中,这些歌曲不仅完整地保留了古诗词本身固有的文化特质,还彰显出一种极具现代审美意识的创作个性,而这种个性又与当今普通大众的欣赏品位十分相投,这对于音乐创作者和演唱者来说都是一种全新的挑战,是一种追求创新的尝试。
(2)作为音乐教育者,更应该在基础教育方面,从小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审美情趣。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专业教学领域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多学习古诗词音乐作品,并认真分析每一首古诗词音乐创作背景、诗词内容、音乐风格以及规范的行腔、润腔咬字,要全面掌握古诗词艺术歌曲多样风格。例如,“新学堂乐歌”发起者谷建芬老师,在她的宣传和引领下,在基础教育阶段便将古诗词音乐的概念和美感深入地传递到学生的心中,并通过合理的教学运用和长期的演唱实践有效地推进了古诗词艺术歌曲在现代音乐领域中的大力普及与拓展,这是给古诗词艺术歌曲的传播发展画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对于高等艺术类院校的声乐学生来说,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不拘于唱法的限定,要更正的是美声唱法或流行演唱也都应大力推进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只有唱好中国歌才有发展的源动力,因此在演唱时注意要符合古诗词艺术歌曲的韵味和风格。
4.结束语
文本通过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相关阐述进而具体分析其传播现状,并通过举例和客观事实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及方向进行相关展望,旨在以传承、发展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动力继而推动中国传统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仇海平,中国古代歌诗之艺术再生产发展现状分析[J].艺术百家,2008.
[2]路统洁,古诗词歌曲在音乐院校的传承与应用[J].四川戏剧2016.
长城mp3[3]袁行霈,《中国诗歌艺术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4]赵少英,中国古诗词歌曲艺术的历史迁延与现代复兴[J].甘肃社会科学,2012.
2020年10期 ·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