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研究
一、期刊论文
1.《红楼梦》的佛道主题与酒文化的深层关系
2.《红楼梦》对才子佳人小说的借鉴与超越——从大团圆结局到“万艳同悲”的悲剧意识
3.《红楼梦》对水、石意象的拓展
4.《红楼梦》研究的主题学视角
从比较文学主题学角度分析阐释《红楼梦》的主题,即通过对《红楼梦》题材的提炼、形象的总括之后得出高度浓缩与升华的思想结晶,则是一个“失乐园”的永恒主题。
5.《红楼梦》——作为“寓言”文本的解读
柳岩甩奶舞《红楼梦》表面上讲述的是“石头”下凡经历19 个春秋的红尘生涯最后回归为“石头”的神奇故事, 而其充满哲学智慧的深层寓意则是表达作者深重的人世沧桑,并由此指向人类的生命悲剧, 因此《红楼梦》既是表现作者独特的人世沧桑的人生寓言, 也是表现人类共通的生命悲剧的文化寓言。
6.《红楼梦》“真”、“假”命意的探析
对《红楼梦》中的甄家与贾家的关系、风月宝鉴的哲理意蕴以及“真假”对联的形而上思索做一番梳理,意图从这些故事情节中来阐述《红楼梦》中“真”与“假”的具体命意,对于《红楼梦》来讲,“真”和“假”不仅仅是文学创作中的虚实问题,透过对相关思想领域的梳理,我们分明看到这一对传统的思想概念在文本中有着别样的传达思路,即对于悲剧精神和价值体系的重新建构。
7.《红楼梦》中的绘画
8.以“通灵宝玉”看《红楼梦》玉文化
主角爱我
谁是老大9.《红楼梦》与清代服饰文化
心中有朵花10.在天人合一之境中敞开——《红楼梦》的诗意叙事开场艺术
11.《红楼梦》中礼貌现象分析电影演员王心刚
《红楼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其中的人物对话极为丰富,占全书的百分之四十,且极富艺术魅力,每句话都体现了作者的良苦用心。本文以Brown & Levinson 的面子理论和顾曰国教授的礼貌准则为理论基础,对从《红楼梦》中所选取的两段文字中的礼貌现象进行分析解读,观察不同社会身份之间礼貌是如何在交际中达成的,并且分析中国文化中独有的礼貌方式。
12.《安娜·卡列宁娜》和《红楼梦》人物形象之类型学比较初探
徐杨的幸福时光
13.“后历史”与“事隙”的时空残缺化建构———浅看《红楼梦》的结构残缺美
14.比兴思维与《红楼梦》叙事的诗化
《红楼梦》的“象征—隐喻”/“寓言—转喻”转换的寓言性叙事结构,正体现了比兴思维“象征—隐喻”/“寓言—转喻”转换的诗性建构机制。《红楼梦》通过“以象运事”、“预叙”控制和比兴
思维多种表现手法的交融,呈现出叙事诗化的特征。
15.雪芹与爱玲的女性悲情言说
雪芹为女性青春之美的毁灭而恸伤,爱玲则以深切的理解对女性的异化给予慈悲的同情。在进行女性悲情言说的过程中,两位作家对女性的生存意义提出了反思,对女性的价值给予了全新评价,表达了他们对既定的历史文化价值观的颠覆欲望。
16.《金锁记》脱胎于《红楼梦》说
爱玲的创作及作品与《红楼梦》有深刻关系,《金锁记》尤为典型。本文指出《金锁记》不是一般意义
的受到《红楼梦》影响, 而是脱胎于《红楼梦》。“脱胎”, 一方面指故事情节、人物形象的某些方面带有“克隆”《红楼梦》的浓重印记; 另一方面又强调《金锁记》有明显“脱离”、“超越”于母体的倾向。后者主要表现在二者家庭观念的巨大差异上。由于作者所处时代截然不同,“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等都对爱玲写作产生一定影响, 同时爱玲与《红楼梦》作者的不同的性别立场与性别视角也泾渭各别,氏言说家庭故事的女性视角正是《红楼梦》所没有的。
17.一树春风有两般——《传奇》与《红楼梦》继承关系再分析
本文通过文本分析, 发现雪芹通过红楼梦实现的选择具有对世
界和存在的复杂性以及不确定性深刻的洞悉与尊重, 有着作家直面
小说难度的担当; 而爱玲在传奇中实现的选择则带着强烈的个人主观投射, 呈现出简化的倾向。传奇失落了雪芹所禀赋的、通过红楼梦实现的不确定性的小说精神, 是一种弃珠取椟式的继承。不确定性的小说精神对于小说家的成长和小说作为独立艺术形式存在都有着值得重视的价值。
18.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解析读者对《红楼梦》多元化理解的现象———审美感受的主观随意性
19.从小说叙事到影视叙事的改编空间———关于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的思考
20.贯通红楼艺理与哲理的总纲—《红楼梦》艺术原理研究之一
21.贾宝玉性梦解析与可卿形象定位
22.可卿原型考——《红楼梦》贾府故事原型考(二)
红楼梦中, 宁国府贾蓉之妻可卿, 品貌双优, 体现了作者的/ 兼